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政策思考
2014年9月,上海市教委推出了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时间表和路线图,这是上海在全国率先整体通过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后推进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探索从教育管理走向公共治理、实现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标志.学区化办学在运行过程中强调了大教育体系内部纵横的逻辑联系和结构优化。横向上,学区化办学打破了校际壁垒,树立起公共治理观念,支持学区内各校间硬件设施、课程教材和师资队伍等三种资源的协作与分享,促进了校际间先进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深层次交流。纵向上,学区化办学促进了学区资源和社区资源的融合,强调了在学区内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基础单元,逐步构建了学校、社区、家庭一体化区域教育体系。这种新型办学模式将在进行一系列人财物资源的配置调整后,走出一条由表及里的纵深式发展路径。集团化办学重在校际资源的共享,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领域和工作程序,以使集团活动制度化,进而取得整体优化的实效,是集团化办学既不流于形式,又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的制度保证。
义务教育 学区化办学 集团化办学 资源共享
朱蕾
上海市教委基教处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77-81
2015-04-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