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运载火箭发射过程的次声波近场观测

从两次火箭发射波形和时频分析,波形持续时间的不同主要由于声波传播过程中频散效应使得其记录时间长度不同,次声波的高频成分较低频成分更易衰减,随着大气传播距离增大,丽江等距离较远次声站幅值也更低。从定位估计结果上,次声源最大概率位置不是位于发射地点,而是该地点以东数十公里的位置,造成该现象是由于采用的峰值时刻进行定位估计,发射初期由于周边地形阻挡和大气传播通道影响,并不利于次声波远距离传播,而当火箭到达一定高度,大气次声波传播通道更加利于次声波传播。通过对两次火箭发射次声波的观测,进一步验证了川滇次声观测网络及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为该类次声源的观测和识别积累了数据基础和分析经验。

次声波 近场观测 信号波形 时频特征

郭泉 杨选辉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 100085

国内会议

第十一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

西安

中文

204-208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