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四川民族地区建设民宿旅游特色村镇的思考

少数民族民居是民族传统文化与活态生活方式的物质载体,既能满足游客体验的需要,又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依托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增加就业、富民惠民,同时,还能促进民族交流、交往,增进民族团结.民宿旅游是从家庭旅馆发展起来的,最初作为游客住宿设施不足的补充手段,后来逐渐发展为民居接待业,由于体验旅游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民居已作为旅游核心吸引物演变成新型的旅游业态.而在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民宿旅游是建设特色村镇的重要路子,但是当地群众的参与意愿如何?改造少数民族民宿资金哪里来?市场、经营怎么办?尤其是当地群众如何参与获得实惠?这些问题既需要理论支撑又亟待对策研究.面对经济新常态和新型城镇化的客观要求,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产业不能再单纯依靠资源经济、门票经济,瓶颈问题是如何结合民族地区群众意愿,将旅游产业与新城镇建设、传统文化保护、就业富民和民族交流等因素结合起来综合考量,创新民宿旅游特色村镇的发展模式。少数民族民宿旅游特色村镇建设的关键在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特色,促进民族文化交建设民宿旅游为特色的民族村镇不仅需要政府以政策为推手的外源动力支持,更重要的是民族村镇原住民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因此在民族地区要尊重社区利益,动员社区参与。流、交往和交融,因此要特别重视主客文化冲突的管控,以及特色村镇建设中生态、形态、业态和文态的四者融合。

民宿旅游 特色村镇 文化保护 民族地区

赖斌 杨丽娟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国内会议

第七届四川省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

四川内江

中文

9-10

201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