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鲁尔区转型对四川矿业城市华蓥转型的启示
近年来,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由此开展的循环经济学,生态经济学,不可再生资源经济学,都对该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国内和西方国家相比,提出经济转型这一方针较晚,其相应的理论研究也落后于西方国家.随着资源枯竭问题的不断提我国也越发重视这一方面的研究.中国继2008年以来,先后三次公布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其中大多数城市都属于煤矿型资源城市,2009年四川矿业城市华蓥也被列为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市.本文选取与四川矿业城市枯竭类型相似的鲁尔区进行对比分析,仔细研究鲁尔区转型前后区域概况,并总结其转型成功的政策对策.其后将四川省的矿业型城市华蓥的现状进行解读,找出差距得出四川矿业城市转型应重视市场效应,人才培养以及环境治理并提出政策建议.希望通过对比分析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问题,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产业结构理论有新的认识.并且能够丰富和增加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研究成果,能对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一点有借鉴价值的转型案例及新的研究视角.
资源型城市 经济转型 市场效应 人才培养 环境治理
高云舒 黄寰
成都理工大学
国内会议
四川内江
中文
34-40
201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