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作物间种对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发生流行的影响

2007-2009年,在甘肃省天水市的不同生态区,开展了马铃薯、辣椒、玉米、油葵、胡麻、大豆等不同作物与感病小麦生产品种间种控制田间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发生流行及对产量影响试验,结果发现:在各试验点、各年度,与对照单种小麦处理相比较,小麦与玉米间种处理对条锈病和白粉病的相对防效分别在16.73%~45.69%和14.74%~36.99%,产量相对增加率在52.41%~139.99%.小麦与油葵间种处理,对条锈病和白粉病的相对防效分别在5.89%~28.86%和11.74%~18.37%,产量相对增加率在-1.4%~24.81%.经方差分析,两组合处理相对防效、产量相对增加率与单种小麦处理间差异显著,在甘肃陇南值得推广利用.小麦与马铃薯、小麦与辣椒间种处理,对条锈病和白粉病的相对防效在-4.51% ~ 11.68%和-15.38%~5.23%,与单种小麦处理相比较,差异不显著,两组合处理产量相对增加率在150%以上,对其利用尚需进一步研究.小麦与大豆、小麦与胡麻间种处理,对条锈病和白粉病的相对防效均较低,且与小麦单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总体产量表现显著减产作用,没有利用价值.

小麦条锈病 小麦白粉病 流行病学 作物间种

曹世勤 骆惠生 金明安 金社林 段霞瑜 周益林 陈万权 贾秋珍 张勃 黄瑾 王晓明 尚勋武 孙振宇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兰州 730070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兰州 730070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兰州 730070

国内会议

第十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

乌鲁木齐

中文

134-139

2015-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