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支气管哮喘表型划分及其临床意义

近年发现,支气管哮喘从其发病年龄、发病诱因、气道炎症机制、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治疗反应等方面都有一些不同的表型。哮喘表型研究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然而,由于不同的研究人群、纳入参数和统计学方法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目前还没有得到一致认同的分类方法。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哮喘基因型、基因型/表型、环境暴露及病理生理之间的联系,探索与病理生理/基因型、表型/基因型相联系的分类方法,深入阐明哮喘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策略。通过哮喘表型研究制订更加合理、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手段、发展新的靶向治疗,使当前以哮喘控制水平为基础的治疗模式进展到以表型为基础的新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模式。多项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显示:哮喘表型是复杂的基因型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基因型的表观遗传改变,如DNA甲基化修饰、组蛋白共价修饰、mi RNA改变、染色质改变等可能导致不同哮喘表型表现o18-20Jo国内外对表观遗传学与哮喘关系做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哮喘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以及同这些修饰酶的关系,或独立研究特定基因RNA干扰对哮喘的影响,而缺乏对环境如何通过表观遗传调控影响哮喘表型内在机制的研究。多方推动哮喘表观遗传学研究,有可能为哮喘表型研究开辟新的途径。

支气管哮喘 表型分类 发病机制 临床治疗

刘荣玉

国内会议

201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

贵阳

中文

116-119

2015-09-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