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历史观照与现实关注之间的思考
科学史的研究有一个特点,就是紧密追踪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毒理科学史从学科属性上看,具有显著的科学史学科属性,因此,今后的毒理科学史研究中关注雾霾,研究雾霾的历史变化,应该把毒理学史的学科关注点集中于雾霾的毒理特性及其历史变化方面。当然,历史文献中很少有针对雾霾毒性的直接记录这对人们是一个困难和挑战。但是可以从其他毒性事件中对比分析,研究类似毒性事件的毒害机理、毒性大小、毒害防治等相关问题,并把各种毒性事件予以统一概括,比较研究。近年来医学史研究中就很关注古代毒物的认识和利用问题,这对人们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和促进。从雾霾事件的毒性机理出发,可以很好地判别当前的雾霾事件与历史时期的雾霾事件之间的关联性。通过文献梳理,不但能够清楚地看到古今雾霾的区别,也能够认识到古今雾霾的联系。特别是这种相关性对研究更有意义,如果没有看到雾霾现象的古今一致性关系,就很难理解古代的雾霾事件从本质上与当代雾霾有根本差别,但何以在科学定义中又存在高度相似性。现代科学中界定雾霾,重在取雾霾事件的空气污浊现象之表面一致性,便于人们认识和理解这种新的毒性事件。相对于前些年对萨斯病毒的描述,雾霾事件的科学定义显得更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通过雾霾的历史研究,也能看到古代雾霾事件的特殊性所在,即雾霾事件的异常性不在于其空气污浊的严重程度,而是这种污浊的空气质量现象与社会政治之间的牵强附会关系。这也是反映人们科学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科学中已经关注并描述了诸多自然现象,也尝试解释各种自然问题,促进了传统科学的发展。但从雾霾事件的解释和认识过程看,传统科学对这类异常事件始终处于现象描述和外在特征区别方面,对雾霾的机理、危害、成因等重要科学问题无法做出合理的解答。总之,毒理科学史专业关注雾霾是一种学科责任,也是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一种尝试,是一个新的起点。期望今后更多的专家关注毒理科学史研究,也加入到研究队伍中来。
毒理学科 雾霾实践 科学史 科研工作
卜风贤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研究院 陕西西安710062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8-15
2015-03-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