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沉积-成岩环境对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控制作用--以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沙四上亚段为例

本文综合利用岩心、薄片和地球化学资料,研究了东营凹陷南部斜坡带沙四上亚段湖相碳酸盐岩的沉积和成岩环境,探讨了其对储层形成的控制作用.由岸向湖方向,沉积环境的改变造成了碳酸盐岩浅滩储层的岩石类型由生屑颗粒云岩、鲕粒云岩和内碎屑颗粒云岩过渡为泥晶白云岩.沿岸带的碳酸盐岩储层遭受了强烈的大气淡水溶蚀和弱的压实作用,原生孔隙保存较好,并产生了大量的粒内溶孔和铸模孔,储层的面孔率介于12%~30%,颗粒云岩多具有贫δ13C和δ18O的特征,靠近基底断裂的颗粒云岩常受到深部热液的影响,造成物性降低和δ18O值的增大.近岸带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受成化湖水的影响,颗粒云岩的δ13C和δ18O与湖盆自生泥晶灰岩样品具有相似性,受多期胶结作用,残余原生孔隙保存较差,主要储集空间为与有机酸有关的非选择性溶孔,储层的面孔率介于2%~13%.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和后期构造作用的影响使远岸带内泥晶白云岩发育大量晶间孔和裂缝.由岸向湖方向,碳酸盐岩储层受大气淡水的影响逐渐减弱,饱和的咸化湖水的影响逐渐增强,造成了储层物性的降低,孔隙类型由常规孔隙向微米级孔隙转变.

碳酸盐岩油藏 储集层 沉积环境 成岩作用

杨勇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山东青岛266580

国内会议

中国石油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年会

青岛

中文

56-66

2015-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