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盆地洼38块隔夹层对低饱和度油藏形成的控制作用
隔夹层是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形成的重要因素.以辽河盆地小洼油田洼38块东二段油藏为例,综合压汞、测井、分析化验及钻井资料,明确了隔夹层的物性及分布特征,并探究隔夹层物性特征及不同空间分布模式对油柱高度的控制机理,进一步明确了隔夹层厚度与含油饱和度平面分布的相关性,系统地分析隔夹层在低饱和度油藏形成过程中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东二段发育的隔夹层间距主要分布于3~15m,渗透率主要为50×10-3~300×10-3μm2,隔夹层渗透率与其控制的油柱高度之间呈幂函数关系.提出东二段内发育的隔层符合”均匀分布型”隔层发育模式,而夹层符合”下部连续型”夹层发育模式,使得较大的油柱高度难以形成,进而抑制了油水分异.同时,含油饱和度低值区和隔夹层的厚度高值区有良好的匹配关系,隔层厚度大于5m、夹层厚度大于1m的井区往往为低含油饱和度分布区域.
油藏 成藏过程 隔夹层 物性特征 油柱高度 控制机理
罗超 黄海龙 程中疆
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40133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100083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 黑龙江大庆163453 新疆油田黑油山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克拉玛依834000
国内会议
青岛
中文
265-272
2015-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