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标记物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目前急性排斥仍然是影响移植器官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可造成移植物失功的难治性排斥比例逐年升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与三十年前相比,对于急性排斥、难治性排斥诊断与监测的策略一直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作为急性排斥诊断的主要方法,病理穿刺活检是有创性检查,存在相关并发症(如出血、移植物破裂)的危险,无法短期内反复检查,门诊动态观察随访较为困难,同时活检的费用和移植受者的接受程度也制约活检的开展.此外移植物穿刺存在穿刺时间和穿刺部位不能很好反映移植物整体情况,甚至与临床表现完全不一致等缺点,所以寻求无创性检查来监测移植物功能、诊断急性排斥,已经成为移植界关注的课题.近十年来,特别是在肾移植领域中,在运用新的血、尿标记物,运用系统生物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来监测和诊断急性排斥的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器官移植 生物学标记物 排斥反应 无创性诊断
陈江华
国内会议
郑州
中文
170-172
2015-10-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