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农民整体弱质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作为农业现代化主体的农民一直以来都未改变其整体弱质化的现状,政府理应多方面加强对农民的投资、帮扶,让农民足够强大,农民才能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力量,本文站在农民的角度,对妨碍农业现代化的现实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有的放矢地提出对策.指出农业尚处于传统农业阶段,多数留下的农民依然守着自己的一亩二分地、承袭靠天吃饭的种田模式,他们虽有自己的承包田,但人均田地面积不断缩小,而这小块田地基本只能满足自身口粮需求,大型农业机械难以实施作业,打药治虫费时费工,种植成本偏高,在此种田模式下,粮食产量质量都很难提高,农村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显然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极不相符。多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大都落后于城镇,交通、通讯、供气、排污、垃圾和污水处理、文化娱乐等设施配套和共享程度较低,农民生活质量普遍不高。农业保险险种设置不全,像淡水鱼养殖、食用菌、苗木等险种才刚开始,中央和省里目前对这些险种没有补贴,所缴保费相对较高,且存在理赔难、定损难问题,投保情况并不十分乐观,而目前也没有专门针对青虾养殖的险种,所有这些都使农民在特种养殖中面临较大风险。从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看,普遍存在农技人员专业结构单一、知识更新缓慢、收入待遇偏低、不能安心扎根农村和服务农民、队伍不稳等现象。农技人员得不到应有重视,影响了其工作的积极性,与现代农业对农技人才的需求不相符。
农业现代化 农民群体 人才培养 人文素质
虞伟林
江苏省丹阳市审计局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280-285
2015-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