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融及心耳微创切除联合治疗心耳房速
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右房房速多起源于界嵴、三尖瓣环、冠状窦口和希氏束旁区域,左房房速多起源于肺静脉.心耳起源的房速更为少见.相关研究显示,左心耳起源房速的发生率约占房速的3%,右心耳起源房速发生率约占房速的2.4%.在三维标测系统和冷盐水灌注导管应用之前,心耳房速的消融是电生理工作者的重要挑战。由于心耳处于游离状态且心耳壁很薄,盲目的导管操作或过高的射频能量可能会引起穿孔和心包填塞。而心耳本身缺乏收缩力,穿孔很难自行闭合,多数患者需接受紧急开胸手术治疗。此外,心耳内膜面有着丰富的梳状肌交错、内部血流缓慢也使得贴靠较困难,消融能量受限。心耳消融过程中应谨慎操作,消融前行心耳造影确定心耳的形状和边缘,应用较低射频能量,密切监测温度和阻抗,以防止穿孔的发生。近年来,微创外科手术的进步使患者避免了接受开胸手术的风险,患者损伤小,术后快,在房颤外科消融和左心耳切除方面已被证明了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微创外科手除左心耳也为导管消融失败的心耳房速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2006年日本学者报道了第心耳微创切除治疗左心耳房速,患者术中成功恢复窦律,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24左室功能恢复正常。Furushima等2009年报道了一例右心耳尖部起源房速射频消融失败科微创切除左心耳成功。另外一些病例报道也同样显示了胸腔镜微创外科切除左心耳的性和安全性。
心耳房速 激光消融 微创切除 临床疗效
马长生 郭雪原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41-444
2014-12-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