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急性转复房颤的血栓栓塞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在普通人群中房颤的发生率约1%,85岁以上老年人群为18%。据估计目前美国有220万人患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而实际的数量可能会更高(因为房颤可以持续很长时间而无症状出现,即无症状性房颤),到2050年,预测将有1600万美国人患房颤。房颤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且与脑卒中、心衰、高死亡率相关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尤其在女性。Framingham研究数据显示房颤比非房颤患者的死亡风险高出约2倍。房颤可引起心房的机械功能障碍而促进血栓形成,尤其是在左房增加心内血栓和随后血栓栓塞风险眭。除此,房颤转复后可合并血栓栓塞并发症,包括电复律、药物转复及自然转复。如果房颤患者未给予抗凝治疗,转复后的血栓栓塞发生率约为1.5%~3%。这些血栓事件可能发生在复律时,但更常见于复律后数小时或数天。其中,年龄、女性、心衰和糖尿病是复律后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而无心衰及年龄<60岁的患者血栓栓塞风险低0.2%。早在1969年,Bjerkelund和Orning即证明了抗凝治疗可以减低房颤复律后血栓事件的发生率。

心房颤动 并发症 血栓栓塞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疾病预防

刘元生 程呈

国内会议

2014中国心电学论坛

北京

中文

491-497

2014-12-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