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故事:海外社会空间中的华文媒体--基于澳洲《华厦周报》编辑部的实地观察

本文利用参与式观察法,通过讲述澳洲《华厦周报》编辑部的”故事”,立足于新闻生产机制和新闻生产场域来分析海外社会空间中的华文媒体.从新闻生产机制的角度而言,海外华文媒体的经营面临着设备落后,排版印刷往往也是打包给其他公司处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没有媒体内部的管理条例进行约束,人员流动性太大,报纸中的自采新闻太少,除头版头条深度报道以外,大多数的新闻都是经网络综合整理得出,独家新闻是一个报纸的灵魂,太多的摘抄使得报纸没有活力。从新闻生产场域的角度而言,海外华文媒体同样也面临不少困境:在该新闻生产场域中仰仗熟人社会,不管从编辑部内部的人事关系还是从采访对象的选择上都可以看出,海外华文媒体的新闻生产场域中熟人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关系,熟人相亲的感情在海外的土壤上愈发显得明显,而这会削弱新闻生产中的客观性。海外华文媒体对海外华人社区的号召力有限,在上述关于种族歧视报道中,《华厦周报》编辑部曾发起签名以及建立讨论群的集体活动,但最终不了了之。从此可以看出海外华文媒体的号召力有限。全中文的《华厦周报》不能够与所在国家形成有效互动,语言不通是两者进行有效互动的重要障碍,较少的互动使得新闻生产场域中的这组关系显得十分薄弱,使得海外华文媒体在海外变成了孤独流放者。
华文媒体 新闻生产 新闻生产场域 社会空间
董惠琪 王玉
安徽大学
国内会议
合肥
中文
240-250
2014-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