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文化”体系导论
鉴于“那文化”是称“稻田”为“那”的特定地域里创造稻作文明族群的文化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结构形态和深层的文化内涵,现就“那文化”体系的构成及其性征做进一步的阐释。同时,从地理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来观察,由于“那”字地名是母语同源族群认同并享有的文化符号,姑且用“那子民族群”作为他们的代称来行文。总之,“那语系”是“那子民族群”创造的语言文化系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其独立起源而又非孤立发展。“那语系”的提出和划分,是以文化人类学、语言发生学、语言地理类型学、历史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理论为依据,是完全符合语系构成的条件而能够成立的。以往由于历史原因和条件限制,对其缺乏深入调查、整体把握和细微研究;而有关的著述多为西方或他族的学者所撰,仿照印欧语系谱系树理论模式,将其划归于自认定的某一大语系,忽略了它具备独立语言体系的基本条件及历史存在。遂而出现了所谓“台语”(“侗台语”“壮侗语”)属南岛语系与属汉藏语系之争,又有“台语”原属南岛语系、后来在强势汉语的作用下而“转型”归属汉藏语系之说,莫衷一是。以“那”地名为标志的“那文化”圈,展示了“那语系”的历史本来面目。
那子民族群 地理语言学 历史语言学 文化内涵
潘其旭
广西社会科学院壮学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2014年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第17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南宁
中文
17-58
2014-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