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生态研究与壮学构建
作为壮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壮族生态研究在近年来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不同学科进路的研究已经蔚为壮观。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壮族生态研究还存在很多学术空白点,比如至今还缺乏一部总体性的深入研讨壮族生态文化的著作,对不同类型的壮族民众与其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还不够细致,对壮族民族生态系统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深入。由于壮族生态研究具有自身的研究领域和学术特色,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加大壮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从理论意义上讲,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要面对的三大关系中最为基础的。只有处理好壮族民众与周围自然世界之间的关系,才可能满足壮族社会群体存续的物质需要,实现壮族社会群体及其文化的永续发展。从现实意义来说,壮族地区正在进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这就需要不仅弄清楚当前壮族地区的生态建设状况,而且要充分理解壮族民众与周围环境打交道的方式,了解其传统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行为方式、制度范式和信仰世界,这样才能够真正推动壮族地区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同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壮学仍在进一步构建和发展之中,还需要学术界从理论基础、历史研究、现实研究以及比较研究等诸方面去推动。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对壮族及其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不仅可以针对这一主题展开理论探讨,而且还可以展开历史研究,书写一部独具民族特色的《壮族地区生态变迁史》;在进行一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一部厚重的《壮族传统生态文化》也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加强学术研究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加大壮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也是壮学界不可回避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说,壮族生态研究还是大有可为的,它完全可以凭借自身沟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优势,为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壮学学科体系贡献力量。
壮族生态 文化建设 社会群体 学科体系
付广华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国内会议
2014年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第17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南宁
中文
127-137
2014-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