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化复杂性的认知:基于中国西南地方文化抒写讨论
人类学通过文化来认知世界与人群。因之基于“文化”各种各样的特质与表现,以及学科的发展,相应的表述范式也有所不同。人类学家们也创造了参与观察、主位客位、整体观、比较法等多个田野调查与分析方法,来保证自己认知的科学性。近些年来中国西南地方文化的区域抒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中国西南地方文化的区域抒写与传统意义上的“抒写”有着很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参与主体,二是描述对象,三是标志性成果也有整体性。当地人对于地方文化的复兴或建构,不仅是积极主动的,而且有时候是迫不及待的,他们在实践中有许许多多的文化创新,也希望将自己的文化更大限度地拓展并加以传播,尽管其背后可能有着特殊的经济或者其他利益诉求,但“文化优先”已最大限度地被体现出来。学术界应该信心满怀地融入其中,探求文化多样的表达声音。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本研究在这方面算是一个小的尝试,也期望更多的探讨深入其中,寻求中国人类学的文化表达范式。
地方文化 区域抒写 参与主体 描述对象 标志性成果
秦红增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
国内会议
2014年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第17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南宁
中文
161-172
2014-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