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承博士后探讨
临床疗效是中医生存的基础,人才培养是中医发展的条件中医历代都是以师带徒的方式培养后继者,上个世纪初就曾有过中医消亡论,1912年”任子癸午学制”,北洋政府要对学校的的学制进行改革,中医开始被排斥在国家所颁布的学制之外,经过中医药界有识之士率领大家据理力争,虽然这个学制没有真正得以实施,中医药没有被彻底否定,但已经有点抬不起头了.1929年汪企张提出《废止中医案》,50年代余云岫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提出40年改造中医,虽然也遭到了否认.中医药发展,临床疗效是硬指标。其次功近利难取效,削足适履难为先,学习这些形象思维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需要细心的观察临证学习,实践是学习的条件,时间是积累的基础,这些很难通过学院课堂书本模式学到。如果忽视了中医的实践性,削去了中医的特色,非逻辑思维形成规律,只能成为“纸上谈兵”。继承是中医生存基础,创新是中医发展出路,参加学术活动和病历讨论时,即使不发言,也应有所准备,再参照别人的意见,进行比较分析,也是提高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的过程。读书时若遇有所得,通过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博士后 中医教育 形象思维 创新思维
张晋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57-62
2014-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