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关于视疲劳的研究概况
随着社会及科技发展,视疲劳发病率逐年增多.早在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就提出”肝劳”一词,对应于西医的”视疲劳”.因此,中西医对于视疲劳的诊治方面各有侧重及优势,本文探讨了中西医关于视疲劳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现状及问题.视疲劳西医学研究概况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工作节奏增快,从事文字及其它近距离用眼工作人群的增多,尤其是电脑等视频终端的广泛普及,临床上视疲劳的发病率逐年增多.Eichenbaum报道在进行常规眼科检查的受试者中有10%~15%的人诉有与计算机工作有关的头痛和视疲劳.Nakaishi。对722名VDT操作者做调查后,发现其中242人诉视疲劳.同时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增高,因此,关于视疲劳的病因、病机及防治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西医治疗视疲劳综合症的相关报道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应对各种器质性病变进行治疗。总之,西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复杂,治疗方面,至今尚无有效的药物,仅限于休息、矫正屈光不正、口服维生素、滴用抗疲劳眼药水等,疗程长,疗效不肯定,视疲劳在中医古籍中称为“肝劳”。目开窍于肝,生于肾,用于心。心主血脉,诸脉属目,脉中血液受心气推动,循环全身,上输于目,目受血养,才能维持视觉。故肾精充沛,则目光敏锐,肾精亏虚,目终见损。以上论述对后世辨证论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代中医关于“肝劳”的治疗可以分为以下三类:辨证论治;专方专法;针刺、耳压疗法。由于近代中医对其病因病机没有统一的认识,治疗视疲劳的中药组成各不相同,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临床疗效观察,所以对各药治疗视疲劳的有效性少有确切的评价。而且由于缺乏相应的实验研究,所以对各药治疗视疲劳的机制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视疲劳 发病机制 治疗方法 疗效评价
宿蕾艳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39-142
2014-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