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动脉炎的治疗看膜系理论的临床应用
膜系理论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孔光一教授在临床60年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其核心思想是使相对模糊、抽象的三焦概念形象化.三焦有”孤腑”之称,人体脏腑之外,躯体之内的各种组织皆属于三焦,故以”膜”字概括,统称”三焦”.而根据人体新陈代谢的功能,孔老概括性地将三焦膜系可分为外通性膜系和内通性膜系两类,它的形成和形态结构不但与脏腑功能紧密相联,且分别与一身气机,营血循行,感邪伏藏等密切相关.外通性膜系是感邪与驱邪的通道,内通性膜系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而中医理论的正胜邪退,伏邪理论,气血辨证等理论,又是两个膜系建立紧密联系的基础.孔老始终抓住内通性膜系的病变根本,以丹参、当归、赤白芍等养血气以补建内通性膜系的功能根本;同时紧扣胆与胃肠道的外通性膜系通道以祛邪。
大动脉炎 膜系理论 脏腑功能 疗效评价
赵岩松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79-184
2014-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