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岱翰教授应用”治未病”思想治疗肿瘤病体会
中医”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中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历代医家对此理论不断进行发挥,提出了”治未病”包括三个方面,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瘥后防复.因肿瘤病起病隐匿,发展迅速,传变多端,治疗手段有限,疗效欠佳,严重影响病患及家属的生活,”治未病”思想有其现实及理论意义.周岱翰教授认为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对于肿瘤的临床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医学思想,如何更积极运用于临床实践,完善理论内涵,使其在肿瘤防治领域的作用和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是临床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中医肿瘤科 治未病思想 临床实践
吴红洁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76-378
2014-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