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浅谈针灸学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是针灸学的发祥之地.数千年来,针灸疗法植根于中华文明、经络学说的总结和发展,赋予针灸学以顽强生命力.如果以《黄帝内经》的诞生作为针灸学发展的起点,那么针灸疗法这种传统的医疗形式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徜徉在如此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针灸学经历了萌芽、成形、发展、兴盛和平稳的发展过程,那么在分析当代针灸学的传承与发展之前,先简要回顾一下针灸学的传播演变,从中也会得到不少启发,大家也可以从中领会到现代针灸学的历史基础和形成模式.中国社会在由奴隶制向封建制发展过程中,科学文化出现了初步的繁荣,随着对人体生理病理认识的深化,又引用了“气”的概念。针灸疗法是在原始社会中就发明和创造的。目前有据可查的资料已是在距今1万年至4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古人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应用,针灸器具也逐渐变得实用和有效。这为我国古代针灸疗法的发展以及人体经络体系的发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应当清楚地知道,传承与发展,这绝不仅仅是针灸学科内部的量变过程,它还有着更为壮观的质变过程。尽管在实践层面上,针灸学科的发展与创新需要慎之又慎,但这并不等于说针灸学的创新与发展的步伐可以放慢。事实上,针灸学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处于创新与发展之中,如果没有传承与发展,就不会有今日针灸学的完整理论体系,也不会产生众多的针灸学术流派。因而,传承与发展,将是针灸学演进中永恒的旋律。

针灸学 演变过程 传承工作

张红星

国内会议

2014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学术论坛

北京

中文

419-425

2014-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