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免疫毒理学研究回顾与方法进展及上市后中药免疫毒理学指标体系选择
由于人群免疫毒性测定的特殊性、中药注射剂作为非均一大分子物质作用人体免疫毒性的复杂性及检测手段的方法可行性等原因,本研究选择建立并逐步完善上市后中药Ⅰ型超敏反应的检测方案来作为重点内容。由于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高度复杂性,以及免疫毒物毒作用的靶细胞和靶分子的多样性,尚未有一种免疫毒理学试验方法能够从整体、细胞和分子水平全面反映外源性化学物对整个免疫系统的影响早期的免疫毒性评价方法主要关注免疫抑制,随着免疫毒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免疫刺激、自身免疫和超敏反应也被列入免疫毒理学毒理学的范畴.目前我国对外源性化合物的安全性评价与国际趋势和实际需要远不相符,无法与其他国家或相关国际组织进行有效的验证和比对,这不仅加大了我国在安全性评价方面的潜在风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在危险性评估方面的发展。因此建立快速、灵敏的免疫毒理学安全评价的检测方法迫在眉睫。目前国内外均未制定出适合每个药物的免疫毒理学指导原则和检测方法,我国在该领域研究也开展得不多。流氏细胞术、细胞因子测定等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使深入的免疫毒性机制研究成为可能。
中药学 免疫毒理学 评价指标体系
顾敏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563-570
2014-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