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请缨报国:战时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以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为中心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统区面积迅速缩小,兵源补充受到很大影响.国立西北师院自上到下都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校园沉浸在抗敌的氛围当中。师院知识青年从军和全国各地的从军青年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请缨杀敌,报效祖国。师院的个案实质上是大后方高校的一个缩影,国难当头,知识分子通过此种方式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实现其弘毅之责。就整个甘肃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而言,按国民政府的预定,甘肃征集数额为1000-3000人,但后来争相报名者比比皆是,以致报名数额达到了15000余名,经体检合格者亦6000余名,远远超过了原有的配额。②师院从军人数133人也为各高校之冠,超出了预定配额的三倍。这种结果的出现,国立西北师院所起的带头作用功不可没。此时甘肃省的高等学府中,师院首屈一指,无论师资、学生数量,还是在全国的影响力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如截至1943年10月,师院的师资数为171人,学生数为1042人,而同年甘肃学院教员数为48人,学生数为235人;国立西北技艺专科学校教员数为57人,学生数为328人;国立西北医学专科学校教员数为33人,学生数为175人。③可见,师院的教员数和学生数明显处于强势地位。加之师院辗转迁徙,备受战争的摧残,广大师生同仇敌忾.因此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在师院开展得如火如荼,其他各院校受其感染,也相继随之,从军掀起了高潮。此外,前已述及,师院院长李蒸实际参与了甘肃省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领导工作,贡献颇大。这些都表明师院在这次甘肃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中起了相当重要的领导示范作用。总之.战时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全校师生爱国思潮的一次总汇聚,其所表现出来的知识分子忧国忧民之心值得继承和发扬。

高等院校 知识青年 从军运动 抗战时期

尚季芳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国内会议

第三届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论坛

兰州

中文

193-209

2014-10-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