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铁路时期中小型站舍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模式研究
本文以中东铁路时期的特色建筑文化为研究背景,通过对中东铁路时期沿线现存的原始站舍建筑现状的调查、研究和对比,对中小型站舍的现有保护和再利用模式进行总结归纳,并探索不同保护模式和再利用模式之间的内在关系.近年来,随着中小城市及乡镇的现代化进程和老城区的更新改造,随之而来交通运输量攀升,或许曾经在中东铁路时期服役的中小型站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因城市的压力而相继退役。而通过合理的保护模式,延续其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赋予老站舍以新的生命力迫在眉睫。通过制定具有针对性及专业的保护和规划方案,基于尊重历史的原则,尽可能完整地保护老站舍原有的历史信息和建筑特色将会使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受到最低程度的破坏。以扩建或加建的方式延续其生命力只是一种暂时维护其使用价值的手段,将会破坏老站舍的体量关系和原始比例;而无视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随意整修则会对老站舍的真实风貌造成最大程度的破坏;迁移保护虽然是维持站舍原貌的一种有效保护方式,但对整条中东铁路文化线路而言,则是对其文化节点的存在位置做了改变。所以,就像历史不能倒退一样,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保护原则,尽可能真实、完整地保存中东铁路时期原始站舍建筑的历史信息和建筑特色,使其在保持原始风貌的基础上,以功能置换的方式赋予新的生命力才是老站舍最佳的保护和再利用模式。
站舍建筑 文化保护 建筑再利用 中东铁路时期
才军 刘大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国内会议
长春
中文
137-142
2014-09-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