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地区煤层气井产能特征与排采模式优选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柳林地区是我国中煤阶煤层气开发的热点地区,但区内多种排采模式井产能特征迥异,严重制约产能规模化建设.根据井型和层位组合类型将柳林地区煤层气井划分为5种排采模式(A—E).结合单井产能动态与多井产能对比分析,总结了该区不同区域、不同排采模式井产能特征,分析了不同排采模式井产能差异原因,并优选了排采模式.研究表明:(1)在区块北部,A、D模式井产能效果较好,B、C和E模式产能效果较差;在区块南部,A、B和C模式产能效果均较好.(2)区块北部B、C和E模式产能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是施工等因素使8号煤层顶板石灰岩水进入煤层.(3)区块中北部宜采用E模式开发;区块北部不宜采用B、C模式,而南部则可采用B、C模式开发;区块南、北部均可采用A模式开发.
煤层气井 排采模式 产能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
孟艳军 汤达祯 许浩 田霖 李玲 刘一楠 孟尚志
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煤储层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100011
国内会议
扬州
中文
143-151
2014-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