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黑山煤田1-3煤层构造煤分布及力学成因分析

武威盆地黑山煤田石炭—二叠系赋存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主要含煤地层为太原组.本文通过测井资料得出构造煤分布情况,利用强度因子和分形维数进行验证,两者所得结果大体一致.构造煤具有视电阻率值低、人工伽马值高、井径大的特征,与原生结构煤具有明显差异,过渡类型煤处于二者之间.基于此特征,利用钻孔测井曲线进行构造煤的判识,得出黑山煤田1-3煤层的构造煤厚度范围为0.35~6.93m,主要发育于中部和东北部地区,从西向东呈厚薄相间的串珠形态,并且从南向北厚度逐渐增加.为了进一步了解构造煤形成的原因,本文进一步分析煤系地层岩石力学性质,引入强度因子和分形维数的概念,对构造煤的内在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中部和东北部地区的构造煤为低强度因子和低分形维数分布区,有利于煤体发生韧性变形,从而使得该区构造煤比较发育;构造煤在中北部地区发育,是由于该区域是高强度因子和低分形维数分布区,韧性岩层控制了煤体的变形程度.

煤层气 构造煤 测井曲线 分布成因 力学性质

沈文超 陈飞 侯海海 鲁静 邵龙义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北京100083

国内会议

2014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

扬州

中文

230-237

2014-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