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象数据的暑的本质,温与暑的区别的分析
笔者收集了南北两地的气象数据并加以计算,统计分析其结果,以明确暑的科学内涵并界定其本质,同时比较其与温的区别.认为暑为火热,程度甚于温,与温的界定的区别点在夏至日;并且暑为一种具体物质,可以与汗液一起排出体外。立春后夏至前,温邪就是短波辐射(波长局限为O2的吸收光谱),从口鼻而入:而暑就是地球-大气系统的长波辐射(波长很广泛)和太阳的短波辐射(O2的吸入及穿透皮肤较表浅部位),以前者为主;在北方(以金昌为代表)大气以“干空气”为主,暑时水汽少,暑故多从肌肤而入:在南方(以衢州为代表,包括岭南,气候以亚热带,热带为主)大气多为“湿空气”,除了透过肌肤,暑可以通过水汽为媒介从口鼻而入,通过水汽吸入,由于人体肺组织气-血屏障很薄(总厚度约为0.2~0.5μm),故穿入后释放其辐射。从辐射的角度看,暑的长波辐射波长长,穿透性强,其数量(暑时以地球-大气系统长波辐射为主)和热效应远远大于短波辐射(温),这与张介宾:“暑病,热极,重于温也” ;叔和“暑病者,热重极于温也。”一致;而暑是否兼湿取决于地理位置,地表构成等复杂因素,湿的存在极大影响着暑病的发生;暑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是“凡病伤寒”而致皮肤的排泄功能障碍。
暑病 温病 中医病机 排泄功能
魏自太 李卉 吴利强 杨磊 李娜 包素珍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310053;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衢州324000 甘肃省金昌市中心医院 金昌737100 衢州市气象局 衢州324000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310053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384-392
2014-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