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水工混凝土结构配筋方法在隧洞设计中的应用比较
针对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设计,从设计原理与基础、设计假定、计算方法、材料指标等方面,对中国《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5057-2009)和美国EM1110-2-2104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设计规范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规范对于承载力安全储备直接反映在强度折减系数φ值上,对脆性破坏类型的构件可以通过降低φ值来提高承载力储备;而中国规范对于延性和脆性不同破坏类型的构件则采用统一的结构系数和材料性能分项系数,不能直观反映构件的整体受力性能和承载力储备.此外,鉴于中美规范在荷载和荷载组合、折减系数、材料强度指标、计算方法、构造措施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采用两国规范进行设计分析时要注意各自参数的配套选用,不能混淆.
水利水电工程 压力隧洞 钢筋混凝土结构 配筋设计 受力性能 承载能力
张智敏 苏凯 伍鹤皋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2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624-633
2014-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