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非遗视野下的民间文学--以浙江为例

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十分浩大而又极其复杂的文化传承工程.民间文学则是这个工程中十分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实,早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传入中国之前,祖先在这方面早就做出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诗经》对当时民间歌谣的记录整理,无疑是在当时背景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极大重视和极有效的保护.作为一种经典,历来受到全世界的尊重.采风是一项必须持之以恒的工作,民众中的民间文学活动,是一种不断发生着变化的文化现象。前人的采风可以说明前人所在时代里的民间文学状况,都又不能代替今天的情形。浙江的民间文学工作者大多能注意到这个规律。其次,浙江各地文化部门大多十分注意文本资料的编纂和数据库建设。浙江各地的文化工作者还特别关注当下民众中的民间文学活态传承,努力创造条件,使得传统的民间文学活动,在当下仍能薪火相传,在新时期里获得较好的活态保护。综上所述,浙江各地的文化工作者在保护民间文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中不断探索,辛勤耕耘,已经做出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绩,还有待作进一步的总结。

民间文学 活态保护 采风工作 数据库建设

顾希佳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国内会议

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论坛

杭州

中文

10-14

2014-06-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