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十年,再出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承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活性载体,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她不仅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更是国家和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宝库.从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开始,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迈开了实质性的步伐.作为文化名城的杭州,历来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精神财富更是倍加珍惜.十年来,一大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抢救性保护,一大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得到认定,一大批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以及非遗与旅游、展示、展销、节庆等相结合的品牌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和这座美丽的城市一样,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全社会的重视、支持和参与中,焕发着勃勃的生机,绽放出美丽的色彩.站在新一个十年的起点上,展望未来,“非遗”事业的重心将从加快抢救保护到注重传承好“非遗”,进入彰显“非遗”之美的新阶段。到2016年,投资4个多亿的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世界一流全国领先的非遗文化体验、展示和传承基地。让人欣喜的是,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框架下,越来越多有识之士和学者专家已经投身到“非遗”保护的队伍中来,他们的加入对“非遗”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 资源保护 传承工作 成果展示 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
钮俊
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4-5
2014-06-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