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至明清时期长沙古城护城河遗址孢粉、植硅石组合分析
为重建北宋至明清时期长沙古城护城河遗址的生态条件及其变迁历史,本研究运用孢粉、植硅石相结合的方法对遗址出土的文化层土壤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遗址占用期间,周边山地、丘陵高地发育着松、落叶栎、桦木、枫香、常绿栎等组成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林下散生着灌木,林下地被层生长着热带亚热带蕨类植物,如石松、鳞盖蕨、里白等,坡地上分布着大量野生禾草,蒿、莎草等植物随处可见,河道水域及附近沼泽湿地生长着香蒲等水生植物;自北宋时期开始,遗址附近可能已有水稻种植,且种植面积随时代递增;遗址所处大环境自北宋至明清气候的变化趋势为暖湿→转冷→回暖.
护城河遗址 土壤分析 孢粉 植硅石
佘玲珠 张景尧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
国内会议
安徽亳州
中文
57-64
2014-05-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