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广德县、歙县两地部分明清石牌坊病害调查

皖南地区分布着大量的牌坊建筑,主要以砖石类牌坊为主,年代大多为明清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保护措施的缺乏,这一类古建筑遗存的保存状况不容乐观.本文主要通过对广德县、歙县两地的牌坊进行病害调查,统计病害类型及病害程度.通过对所采集的样品进行实验分析,初步探明发生病害的原因.结果表明:广德县、歙县两地部分地区石牌坊的病害类型主要以微生物病害、植物病害、盐碱结晶、脱落、黑垢、裂隙等为主,其他还有一些刻画、油漆色斑等;棕红色铁锈斑为广德县、歙县两地部分地区石牌坊一种独特的病害类型,这种病害是由牌坊的石材,两地的气候、水文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形成的;在10多种病害中,微生物病害是最为常见的病害类型,分布于所调查的所有石牌坊中,且分布范围广,分布面积大,病害程度多为重度;植物病害、裂隙、脱落等为仅次于微生物病害的几大病害类型,其分布范围较微生物病害少,分布面积较大,病害程度大多为中度和重度;其他各类病害的总体分布较少,面积较小,病害程度大多为轻度和中度。从实地的调查来看,微生物病害、植物病害、开裂等对牌坊整体的保护存在重大的影响,而分布面积较小的刻画、孔洞等对于后期牌坊的保护不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砖石类牌坊 病害类型 病害程度

袁增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

国内会议

全国第十三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

安徽亳州

中文

289-294

2014-05-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