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对陶器的复制工艺简析与改进--以唐渤海花纹砖的复制为例

2004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对八连城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一大批珍贵文物,笔者本次复制的花纹砖就是其中之一.这块花纹砖为夹砂灰陶,模制,方形,一侧边缘微残.纹饰面中心为八瓣宝相花纹,并与四角处的侧视宝相花纹连枝,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美感.由于展览需要,笔者在2012年8月对这件文物进行了复制工作.在文物复制工作中,各种模具的制作是必不可少的工序之一.为保证文物的安全和文物复制品的质量,必须精心选择制作模具的材料和实施工艺,以往应用最多的是石膏,但是由于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特点,使其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文物复制的需要.例如它难以将文物图案纹饰的细部完整、清晰地反映在模具上,同时由于石膏质地坚硬不具有弹性,脱模十分不方便,这些缺点导致石膏模型已经不适合精细、易损文物的复制.而且石膏模脱模时,难免残留一部分已经沾水的石膏在文物纹饰图案的凹处.由于石膏韧性差,很难将其全部脱模,这样,往往在清除石膏残屑时容易将文物损伤,不能确保珍贵文物的安全,而且模具的花纹也不够精细,不能完全复制文物本身的纹理以及图样.

花纹砖 文物复制 制作模具 纹饰图案

田宇

吉林博物院,长春

国内会议

全国第十三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

安徽亳州

中文

303-303

2014-05-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