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增加值贸易分析--基于WIOD2005-2009年数据
传统核算意义上的某国净出口总额和双边贸易进出口额并不能明确说明各国之间的增加值贸易关系.总量上,一国净出口等于该国增加值贸易净值;双边或多边贸易上,这一关系不再成立.本文定义两个指标来分析衡量一国增加值贸易,第一个是增加值分解率,衡量各国最终需求对本国增加值创造的拉动作用;第二个是增加值贸易净值分解率,衡量某国对另一国增加值贸易净值对该国增加值贸易净值的影响程度.本文采用基于最终需求的增加值贸易计算模型,使用2005-2009年WIOT数据,通过增加值分解率和增加值贸易净值分解率来分析中国增加值贸易,同时分析中国增加值贸易中的产业结构.使用基于最终需求增加值贸易计算模型,本文着重实证分析了中国的增加值贸易。中国最终需求对中国增加值创造的拉动作用为0.729,这一数值为实证的15个国家中最低,且明显低于其他一些国家,这说明中国内需对国内经济的拉动作用不足。除了中国最终需求以外,美国和日本最终需求对中国增加值创造的拉动作用比较大,明显高于其他国家。中国对美国增加值贸易净值中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并呈现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比重次之,呈现上升趋势,第一产业比重最低,基本维持不变。中国对美国增加值贸易中,第二产业顺差的作用在下降,第三产业顺差的作用在上升。
增加值贸易 增加值分解率 产业结构
龚健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95-111
2013-08-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