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微时代”影视传媒艺术的文化变革

”微时代”从何而来?表面上看,微时代似乎源于微博、微信、微电影、微支付等的兴盛,但实质上,微时代是一个后福特主义文化逻辑在城市社会中获得深度拓展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以传媒文化变革为先导、以社会结构方式与实践方式全面转型为主潮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变革与转型的时代中,以影视艺术为主的传媒艺术,作为当代传媒场域中的审美文化高地——兼具传播与艺术的双重属性,跨越科技到美学的多元面向,融合社会动员与审美动员的复合要素——更是应该成为人们观察、思考时代嬗变的重要切入点。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信息与人实现了高度的一体化,个体有条件全天候、全方位地沉浸于传播与接受的绵延之流中,这促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传媒艺术与世界、国家、社会、个人之间的多元关系,同时也成为“微时代”在后福特主义文化逻辑的意义上得以具名的基本背景。当然,新文化逻辑下的传媒艺术在总体上还很不成熟——在展示出积极生长点的同时,也还不免夹带着喧嚣浮躁、疏离虚无、自我怀疑乃至自我消解的时代症候——所有这些也都向传媒艺术的生产者和研究者们提出了革命性的挑战。

影视传媒艺术 审美文化 后福特主义

盖琪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

国内会议

新媒体时代艺术研究的新视野第一届会议

厦门

中文

175-183

2014-11-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