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特征的航站楼设计实践
以扬州泰州机场航站楼建筑的实践为例,通过研究地域文化的典型特征,分析现代航站楼建筑语汇与当地传统建筑语汇的矛盾,将传统地域文化转变成现代建筑设计语汇,探索功能性极强的现代建筑回归到地域文化创作的语境中的设计方法和技巧.传统扬州建筑最具特色的语汇是出檐起翘的屋顶,其表现出极其强烈的点(墙上的窗洞)、线(墙体顶部的小青瓦屋脊)、面(墙体本身)组合的韵律感,这种韵律也就成为传统扬州建筑的整体美学意象。在航站楼的屋面设计上,将天窗在曲面屋面上根据结构逻辑进行菱形划分,根据采光通风的要求设置窗口,屋面闪闪发亮的天窗远看仿佛波光粼粼的运河之水,呼应了扬州的运河水文化。曲线的整体造型结合简洁明晰的结构设计.让航站楼的室内拥有强烈的现代感。同时菱形的屋面构造体系结合局部采光窗,将现代气息与地域风情融合在一起。充满力度感的结构构件设计,与屋面精致细巧的构造体系.充分体现了粗放与精致并存的建筑性格.充满张力的室内空间给旅客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映像。航站楼的主入口采用连接桥的处理下面是半围合的庭院,和大面积现代玻璃幕墙的对比喻示现代与传统的冲突与对话.这种场景再现了传统扬州建筑中的庭院.透过庭院围墙的富有肌理和韵律的花窗,遥望青山绿水的自然景象。这种手法在航站楼内的庭院中得以再次运用。在这次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设计并不需要模仿传统建筑的样式或建造,而可以通过对地域建筑“有意义的部分”的追求而达到设计的目标。
航站楼 建筑设计 地域文化
申世明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02
国内会议
深圳
中文
248-251
2014-11-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