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的影响因素与转换机制研究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与日益增大的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如何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加强财政政策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与有效性是当前中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财政调整时期的内生划分方法,采用STR模型对我国1980-2012年间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的影响因素与转换机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一是财政政策调整的幅度是非凯恩斯效应产生的重要因素,但财政政策调整的组成成分与政府的初始债务规模不是非凯恩斯效应产生的先决条件.二是当基本预算赤字占GDP小于临界值0.0450时,财政支出对实际产出增长表现为凯恩斯效应,但是财政收入对实际产出增长却表现为非凯恩斯效应;三是当基本预算赤字占GDP大于临界值0.0450时,虽然财政支出对实际产出增长表现出一定的非凯恩斯效应,但就总效应而言,财政支出与收入均表现为凯恩斯效应.本文研究结论不仅可以为政府制定财政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还有助于改善我国财政政策实践的操作效率和运行效果.
财政政策 非线性效应 转换机制
储德银 李善达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财政系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115-135
2014-1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