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与教育渐行渐远--”后博物馆”时代会来临吗?
笔者并非否定实物之于博物馆的重大意义,恰恰相反,作为一个中国博物馆从业者,笔者认为博物馆必须要有实物作为自己的物质支撑。那些没有馆藏仅以社会教育为己任的“博物馆”,与以实物作为立身之本的博物馆,在笔者看来并非同一种事物。但又必须承认的是数字技术很有可能使博物馆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样的改变可以解决许多长期困扰博物馆的难题,去物质化不仅会成为可能而且有着传统博物馆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却也会使人们逐渐背离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事实证明,数字技术的应用让展示、教育变得更加富有吸引力,让参观体验变得更加兴味盎然,也让公众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更为便捷和多样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博物馆没有理由也不应该拒绝能够改善工作的方式、手段。然而,数字技术为博物馆带来的却又不仅仅是新颖的方式和手段,而是一个涉及到博物馆工作方方面面的体系,在受益于它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其可能引发的结构性变化。在知识、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思想、新事物层出不穷,博物馆需要时时反躬自省,以便应对或顺应时代的发展。
博物馆 数字化建设 社会教育功能 展示效果
陈波
中山市博物馆
国内会议
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4年“未来的博物馆”学术研讨会
厦门
中文
181-188
2014-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