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要素不完全流动性视角的空间经济集聚问题研究

本文依据要素空间布局及其流动性,将生产过程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分为空间性要素和非空间性要素两种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将空间性要素作为构建经济活动空间维度的重要向度,重新构建了以规模报酬递增和非完全竞争为基本特征的理论分析范式,进而深刻揭示了经济活动空间集聚机制,即空间性要素与非空间性要素在生产过程的相互匹配决定了经济集聚的性质、特征及经济活动之间内在的联系。经济活动的集聚必然是在非空间性要素与空间性要素相互间匹配的过程中形成的。只有这样,经济集聚才能对区域经济带来正面效应。而这无疑也正是国家目前提出并实施的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初衷与理论归宿。

区域经济 空间集聚机制 生产要素 不完全流动性

赵德海 郝大江

哈尔滨商业大学

国内会议

2014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

杭州

中文

634-642

2014-10-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