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农村实践--以河北省藁城市岗上村《功德录》为例

与城市相比,广大农村地区虽然接受了三十余年市场经济的精神洗礼,但是从本质上讲还属于”传统社区”,传统社区维系关系的纽带是以血缘、亲属和相互熟悉为基础的亲情、伦理、良心和习俗.因此,对于伦理色彩更加浓厚的农村而言,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与城市不同的路径.河北省藁城市岗上村以好人好事《功德录》为载体,将老百姓树碑立传的道德理想、好脸爱面的道德情感、随大流的从众习惯融为一体,朴素地运用人心向善、趋荣避辱的道德心理机制,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依靠对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孝老敬亲、和睦乡邻、和谐拆迁、调节纠纷等好人好事的记载和口头表扬、广播表扬的正面激励,引导村民追求真善美,贬斥假恶丑,不断对群众进行精神催化,涵养淳朴的民风民德。从而使《功德录》成为培养文明新风、践行核心价值的“法宝”。

农村地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功德录》 道德心理

王维国

河北省社会管理德治与法治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国内会议

2014全国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学术论坛

保定

中文

348-356

2014-10-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