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漢成語異同對比研究
成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反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日t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成语,它们有的是同形同义,有的是同形异义,也有的是异形同义或异形异义,这反映了日语成语的来源,一方面是日本文化吸收中国文化的产物,另一方面是日本文化自我创造的结晶.本文拟对日汉成语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成语是蕴涵文化价值最丰富的语言单位,是在民族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民族心理意识的结晶,更是该民族地理环境、思维方式、价值观、行为习惯等的集中体现。成语作为一种相沿习用,具有用词精练、结构简洁、寓意深刻、富有哲理、对仗工整、朗朗上口等特点,深受中日两国人民的喜爱。日汉成语在来源出处、构词形态、概念内涵、文化特色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日语成语多用在书面语中,而在口语中用得相对较少。这与汉语成语的使用情况有所不同:它既大量用在书面语中,也频繁用在口语中。毕竟,中国是成语的发源地,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适宜的语境,使汉语成语这枝奇葩绚丽多彩、光芒四射、极富生命力。尽管日本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大量吸收中国文化并将其作为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传入日本并被日本吸收的成语与在中国使用的成语是在完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培育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日汉成语有同形异义、近形异义或异形异义的现象,这说明了不同的地域环境和历史文化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走向。日语成语同样丰富多彩,这是日本文化善于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同时又富于改造和创新精神的表现。通过研究日汉成语的异同,可以使广大日语学习者从中了解日语成语的文化内涵,避免误解、误译,达到正确使用日语成语的目的。同时,还有利于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这无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日语成语 汉语成语 构成要素 文化内涵
林翠芳
日本高知大學
国内会议
澳门、珠海
中文
270-284
2014-10-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