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岩石锚杆整体破坏计算方法研究

目前,对岩石锚杆的整体破坏关注较少,其破坏形式与破坏机理仍不清楚.本文采用FLAC3D计算软件,以输电线路岩石锚杆基础为研究对象,模拟了锚根岩体的破坏形式及影响因素,指出《架空送电线路基础技术规定》(DL/T5219-2005)所给公式计算理论不甚明确,假设不甚合理,并基于岩体的破坏形式给出了锚固部分岩体抗剪承载力估算公式,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1)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初步分析了输电线路岩石锚杆基础的破坏形式,并对破坏形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发现锚固岩体破坏形式为沿锚杆周围岩体的剪切破坏以及岩体顶部的拉伸破坏为主。拉伸破坏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f值。同时指出规范中假设滑裂面与竖直方向呈45。是不甚合理的。基于数值模拟结果提出浅层锚杆锚固岩体的抗拔承载力计算公式,并与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公式假设与计算的合理性。对于锚固岩体埋置较深的状况应根据实际受力状态具体分析。本文数值模拟的锚固岩体破坏的极限状态是以岩土数值分析中常用的摩尔一库仑破坏准则为标准的,并未考虑岩体破坏后抗剪强度的降低,与岩体的实际破坏情况有所差别。锚杆钻孑L直径(水泥浆厚度)对锚固岩体的极限抗拔力有重要影响,公式中并未考虑水泥浆对周围岩体强度的加强作用,实际计算中可根据岩体风化程度,合理选择计算直径。锚根岩体的受力非常复杂,并且其受力随着锚杆荷载的变化不断变化,本文仅是对其极限抗剪能力进行了初步研究,可供在实际设计及规范修订时参考,对于锚根岩体的整体稳定仍需进一步研究。

锚根岩体 整体破坏 抗剪承载力 数值模拟

李洪斌 王公彬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国内会议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岩土锚固工程专业委员会第23次全国岩土锚固工程学术研讨会

无锡

中文

55-60

2014-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