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层锚杆在上海抗浮工程中的应用
在上海地区,浅层包含深厚的淤泥质土层,其摩阻力较低,流变特性显著,采用土层锚杆作为抗浮构件往往被认为是风险较大的方案.事实上,采用锚杆抗浮比抗浮桩抗浮更具有合理性:锚杆较密,更接近浮力的均布特征;锚杆间距小,抗浮集中力较小,底板抗冲切厚度可以设计的薄一些,从而使成本得以降低.本文通过上海某抗浮工程的设计实例介绍软土地区土层锚杆的应用,希望能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及研究提供借鉴.本工程在初步设计阶段提出采用抗拔桩方案。该方案采用打入预制抗拔桩(桩边长450mm),结合梁板结构来应对该结构的空载和运营期的抗浮问题。考虑到白牛路桥已经施工,桥下无法施工,导致桥下结构底板19m跨度内无桩的情况,预制桩作为抗拔桩,由于接头的焊接及施打技术可靠度离散性大,一般不建议作为长期抗拉构件。预制桩施打过程中将对已竣工的桥墩结构产生挤压,极易导致白牛路桥的损坏。由于桥所在区域原为浜沟,部分区域已经疏浚,打桩施工要么回填至地面后施工,要么开挖后下坑作业。前者须回填大量土方,土方的一进一出成本不小;后者需要克服开挖后的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地基承载力(65kPa)极低无法承担大型机械设备的问题,需要换土加固,其成本也是很大的。在软土地层中,采用钢筋锚杆作为抗浮措施在实践上证明是可行的。由于软土地层的摩阻力较小,且具有较显著的蠕变特征,因此,软土地层锚杆的设计承载力不能太高。因此,土层锚杆应密而短。土层锚杆应通过二次注浆措施来提高其承载力,并更有效地防止锚杆筋体锈蚀。
桥梁抗浮工程 土层锚杆 抗浮集中力 抗冲切厚度
赖允瑾 周生华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国内会议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岩土锚固工程专业委员会第23次全国岩土锚固工程学术研讨会
无锡
中文
358-363
2014-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