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洞庭湖调节作用分析

随着长江中上游系列水力发电、防洪工程的实施,特别是2003年三峡工程的运行,下荆江河床冲刷下切严重,分泄长江水量入洞庭湖的四口河系分流量不断减小,湖区水位下降,水面萎缩,湖泊河道化、洪道洲滩化、洲滩陆地化趋势凸显.为适应三峡工程运用后的江湖关系变化,针对性的采取洞庭湖出口城陵矶控制工程以及四口河系的疏浚措施,充分发挥洞庭湖167亿m3洪水调节容积和2300亿m3水量的调剂作用,对三峡水库防洪和蓄水进行补偿调度,可减少城陵矶附近的超额分洪量40亿m3,可具备枯水期补充长江下游5000m3/s30天的水源,对稳定流域生态环境水域条件、区域水资源安全以及洞庭湖和长江的保护,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指出治水理念随着人类文明与进步而发展,而总体上平稳径流,减少河流湖泊水位变幅是最基本而客观的方向。随着长江中上游系列水力发电、防洪工程的实施,特别是三峡工程运用后,需要洞庭湖适应长江开发、治理与变化所带来的成就和水情变化,因此,加快推进洞庭湖出口城陵矶控制工程以及四口河系的疏浚治理,实现洞庭湖对三峡工程的补偿调度,充分发挥洞庭湖对洪水的调蓄功能、对径流和水资源的补充和保证作用,有效地恢复和保护湖泊湿地的水文条件,既可为长江经济带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水安全保障,也可为大湖生态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的典范。

湖泊流域 洪水灾害 水资源调节 生态保护

沈新平 刘晓群

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 长沙 410007

国内会议

第四届中国湖泊论坛

合肥

中文

107-111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