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浅水草型湖泊生物修复养蟹净水技术研究

2010~2012年,在黄陂湖相对独立的四大区域进行浅水草型湖泊生物修复养蟹净水技术试验,采取多品种水草组合种植,每年2~3月栽种伊乐藻,3~5月分期分区播种苦草,5~6月移植轮叶黑藻和金鱼藻,深水区以金鱼藻为主.水草移种植初期,投放的幼蟹一般采用小围网暂养,以保护水草的嫩芽.每1×667m2水面投放螺蛳50kg左右.每年2~3月份每1×667m2投放幼蟹200只左右,规格为120~200只/kg,配养品种为鲢、鳙、鳜鱼等.河蟹每1×667m2投喂饲料总量不超过8kg,以河蟹利用湖泊螺蛳、水草等天然饵料资源为主.2010~2012年3年累计实施面积135000×667m2,收获河蟹129.63万kg,河蟹单产9.67kg/667m2,雌蟹平均规格136.02g,雄蟹平均规格194.06g,河蟹平均回捕率31.20%,实现总产值25247.77万元,总利润8769.11万元,单位产值1883.84元/667m2,单位利润659.43元/667m2.形成合适的水生植物群落,每年6~7月水草平均覆盖率为48.83%,8~9月水草平均覆盖率为74.00%.2010~2012年黄陂湖理化指标总体上符合国家地表Ⅱ类水,随着净水渔业和水质调控技术研究的开展,氮、磷和碳被大量吸收,水质达到国家地表Ⅱ类水;并形成”草型湖、生态好、分段养、蟹膏香、配养鱼、勤食藻、巧搭配、水质优”独有的”浅水草型湖泊生物修复养蟹净水模式”.

浅水草型湖泊 生物修复 水质调控 净水效果

奚业文 曹海

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合肥230601 庐江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庐江231500

国内会议

第四届中国湖泊论坛

合肥

中文

173-177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