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的逻辑过程与典型特征--以”三鹿奶粉”事件中的政府议程形成为例

食品安全问题已严重威胁公共健康、破坏政府公信力,同时也给食品生产商的利润与市场信誉造成了极大打击.对此,作为公共服务主要提供者与安排者的政府必须有所作为.在这方面,中国政府功不可没.但遗憾的是,目前仍旧存在这样一个事实:一些食品安全问题要进入政府议程,往往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极端负面影响为前提.也就是说,这些食品安全问题都是在其造成严重影响、泛滥成灾后才引起重视,这使本就非常棘手的食品安全问题显得更加复杂,最终让整个社会都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这在食品安全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过程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考察食品安全治理的上述事实、以相关政府议程的形成为例来认真分析食品安全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逻辑过程与典型特征,是思考食品安全问题、进而反思当前食品安全治理机制不足之处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采取案例研究方法,以相关政府议程的形成为例来分析食品安全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逻辑过程与典型特征。考虑到案例本身的代表性、案例发展的完备性、研究材料的可搜集性与充足程度,文章以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为个案,尽量搜集有关的党和政府决议、文件与通知、相关人物与事件之记录与采访和报道等各种可见而又相对权威的事实资料,通过定性的连续接近法和例证法不断地阅读、分析与总结,从一些比较含糊的观点及一系列杂乱、具体的细节资料发展到一个具有概括性的综合分析结果。综上所述,三鹿奶粉问题进入政府议程的逻辑过程是:问题的感知与利益的冲突-政府议程建立推动力量的强化与聚合-政府议程的建立及相关的政策行动。这一逻辑过程的典型特征主要有政府议程建立参与者行为的恶性差异性、问题公共化的“胁迫性”、政府议程建立本身的运动性。
食品安全 应急管理 政府议程 运作逻辑
杨守涛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国内会议
2014年应急管理国际研讨会暨首届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理论研讨会
北京
中文
39-49
2014-09-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