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都雍城自”城堑河濒”至”悼公二年城雍”的考古学观察
秦雍城系秦国”九都八迁”过程中第六座城,建置期限达300年之久.按照”九都”功能与层次结构分析,雍城系一处正式都城,它在秦国自陇东挺进关中,并逐步走向发展强盛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众多东周列国都城中的典型.近80年来持续不断的考古工作不仅揭示出这座城市的总体布局、结构与内涵,同时梳理出它的变迁轨迹,即一座功能齐备的都城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300年逐步扩建与完善过程.历经300年的沿革与发展,秦都雍城的城市格局与多功能化已完全形成,成为当时代表性的大都城之一。雍城除建城初期没有专门划定国君的内城区外,其后的都城都一直体现内城与外城相套合的城郭制度,即内城为城,系朝宫、官署和贵族所居之地;外城为郭,系廓城内国人所居之地。秦都雍城建都三百年自南向北逐渐扩建,其城市规划布局在秦悼公时期完成。城郭制度符合《吴越春秋》:“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卫民”的建城思想。
秦朝都城 考古工作 历史变迁 城郭制度
田亚岐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国内会议
甘肃礼县
中文
230-232
2014-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