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的疆域变动与侨州郡县设置

中国历史上的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代,由于非汉民族因素的强力介入中原地区,由于制度设计造成的尾大不掉、干弱枝强①,导致这280余年间,政权兴替之频繁、疆域变动之复杂、政区建置之特殊,既远胜此前之分裂的三国时代,也胜过此后之分裂的五代十国时代.作为”五胡”入主中原、汉族退守南方、南北对峙为主、间以东西对峙与三方甚至多方并立的典型、代表时代,此期相关政治地理问题的探讨,对于理解”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多民族的中国的历史,颇具学术意义.唯此题牵涉甚广,头绪繁多,兹先就当时之基本疆域范围与各个政权的疆域变动稍做说明与分析,再以侨州郡县为例,讨论疆域变动如何影响了这类特殊政区的建置以及表现于其中的正统观念. 本文的研究思路,首先,既从正式政区(州郡县)的设置判断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的基本疆域范围,又从各朝攻伐攘夺的事迹中明了各个政权疆域变动的特点;其次,考虑到其时政区制度的特殊与政区建置的复杂,比如侨州郡县不同于一般政区,它反映的是疆域的丧失而非拥有,又其时战事极多,疆域也因此广狭无常,所以本文为求明晰,选择若干重要年份,表述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之总体的基本疆域四至范围,再从各个政权的对峙或并立情况,叙说与分析其间接壤地带的疆界大体情形;再次,本文引入正统观念以讨论疆域变动与政区建置,目的在于为历史政治地理领域中的疆域与政区问题,提供一条新的理解路径。

政治地理学 疆域变动 郡县设置

胡阿祥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国内会议

2014年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

成都

中文

126-140

2014-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