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子代情感支持选择对农村老年妇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安徽省的问卷调查分析

在农村地区,老年妇女的情感支持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来自家庭代际间的支持,但是,老年妇女在情感需求方面对不同子代角色的选择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同。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老年妇女在情感支持方面选择儿媳(占34.7%)对其主观幸福感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说明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婆媳矛盾已出现减弱的趋势,婆媳相处变得融洽。在农村地区,由于代际互惠关系的存在,使得婆媳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多,老人也能从中体会到更多的幸福感。 老年妇女在情感支持方面选择女儿的占54.4%,选择女儿对其主观幸福感的提高也有正向影响。女儿在农村的家庭养老活动中,更多地承担着“情感性”的角色,在老年妇女有情感需求时能给予她们很好的帮助,对她们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有积极作用。 老年妇女在情感支持方面选择儿子对其主观幸福感的提高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儿子更多地担任了“工具性”的角色,需要常年外出打工,承担着供养家庭的任务,而在情感支持方面远远不能满足老年妇女的需求预期,给农村老年妇女带来的往往是情感上的失落感。而调查问卷显示,情感支持方面选择儿子的占到81.3%,因此,儿子对农村老年妇女主观幸福感的负面影响较大,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老年妇女在情感支持方面选择女婿对其主观幸福感的提高有负向影响。说明女婿和儿子一样不能满足老年妇女的情感需求预期。但农村地区的老年妇女在情感需求方面很少倾向于女婿(占13.6%),这与她们有一定程度的血缘偏执意识有关,因此,可以认为女婿对农村老年妇女的主观幸福感的负面影响整体不会很大。 从老年妇女的个人特征来看,经济充裕、身体状况好、参加社会活动、多子女对老年妇女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孤独感对老年妇女的主观幸福感有负向影响。而老年妇女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生活自理状况、居住方式、村里有无活动场所和村委会有无人员探望则对老年妇女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与已往研究结论不同的是 本研究中婚姻状况对老年妇女的幸福感并没有显著影响,说明丧偶带来的情感缺失,完全可以由其他情感替代。基于以上结论,对提升农村老年妇女幸福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政府和社会应该重视农村老年妇女的物质保障,尤其是医疗保险。第二,强化成年子女在老年妇女养老中的作用。政府应该采取相关措施,如加强监督企业对农民工休假(探亲假、节假)制度的执行情况,为外出打工子女假期回乡探望老人提供便利。第三,充分发挥村落社区在老年妇女养老中的作用,利用村落资源建立公共服务机构,如老年活动场所、老年活动室等,丰富老年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

农村老年妇女 主观幸福感 子代角色 情感支持

黄鹂 林学翔

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

国内会议

中国人口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年会

北京

中文

300-311

2014-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